夏日戲水實用指南|藥師提醒:安心玩水這樣做!

炎炎夏日,是孩子與家人最愛的玩水季節。不過,玩水開心,安全更重要!

藏鏡藥師提醒您,無論是游泳池、海邊、溪流、溫泉還是親水公園,只要水源遭到污染,就可能藏有細菌與病毒,增加感染風險。

 



戲水前你應該知道的健康風險

根據臨床與疾管署資料,常見的「玩水相關感染疾病」包括:

  • 腺病毒:造成發燒、咽喉痛、眼睛紅、結膜炎。
  • 腸病毒、諾羅病毒:導致嘔吐、腹瀉、發燒等腸胃症狀。
  • 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:進入鼻腔後引起致命腦膜腦炎,潛伏期1~7天,病程進展快,致死率高達99%。
  • 鉤端螺旋體菌:透過傷口或黏膜侵入人體,可能導致高燒、黃疸、器官衰竭等。

高風險族群:兒童、孕婦、免疫力低下、有慢性病者感染風險更高,應特別留意戲水衛生。


夏日戲水必看清單|這些事先準備才安心

下水前

  • 確認戲水地點是否為合法設施,是否有救生人員與清潔紀錄
  • 避開私下開放或水質可疑地點,如野溪、水塘
  • 若有傷口、皮膚病、腸胃炎症狀,請勿戲水
  • 可準備鼻夾與護目鏡,降低感染風險

戲水中

  • 避免飲水、吸入水氣,尤其是公共泳池或溫泉
  • 不在水中更換尿布或吐痰
  • 減少在淤泥、溪底攪動水域停留時間
  • 不跳水、不追逐、不落單

戲水後

  • 徹底清洗耳朵、鼻腔與全身
  • 留意是否出現發燒、腹瀉、喉嚨痛、眼睛紅、頭痛、意識混亂等症狀,及早就醫

 


玩水五招:3要2不

國民健康署「玩水五招」原則:

3 要:

  1. 要合法:選有救生員、合格的設施。
  2. 要暖身:避免抽筋,量力而為。
  3. 要注意:天氣變化、水質混濁要立刻離水。

2 不:

  1. 不嬉鬧:避免跳水、推人,防止受傷與溺水。
  2. 不落單:戲水要結伴,備有適當安全裝備。

常見問答 Q&A|藥師提醒,玩水前後這些事要注意!

Q1:小孩玩水後發燒,是中暑還是感染?

A:如果發燒持續超過 2 天,合併喉嚨痛、咳嗽、嘔吐、腹瀉或眼睛紅等症狀,有可能是感染病毒或細菌,像是腺病毒、腸病毒、諾羅病毒等。建議儘速就醫檢查,尤其是 5 歲以下幼童、發燒合併昏睡或活動力下降時,更要提高警覺。

Q2:小朋友鼻子過敏或皮膚癢,還能去游泳池嗎?

A:建議視當下症狀輕重判斷。如果鼻子嚴重過敏、皮膚正處於濕疹或破皮狀態,最好避免前往公共戲水場所,以免誘發惡化或增加感染風險。也可事前與醫師或藥師討論,是否需使用預防性藥物。

Q3:玩水感染的病毒會人傳人嗎?

A:部分會,例如腸病毒、諾羅病毒、腺病毒都具有高度傳染性。若水源遭到污染,即使不是直接接觸,也可能透過飛沫、水滴或手口傳染給其他人。所以除了避免吞水,也要落實洗手與衛生習慣。

Q4:游泳或泡溫泉戴鼻夾、護目鏡真的有差嗎?

A:有幫助!像是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這類微生物,就是透過鼻腔進入中樞神經。使用鼻夾可降低感染機率,護目鏡也能減少眼睛發炎或結膜炎的風險。尤其是小孩或免疫力較差者更建議配戴。

Q5:哪些人玩水前最好先諮詢醫療人員?

A:包含:

  • 近期有腸胃炎、發燒、外傷的人
  • 有慢性疾病如肝病、糖尿病、免疫低下、心臟相關疾病患者,要注意
  • 孕婦、幼兒與長輩等抵抗力較弱者

若你或家人屬於高風險族群,建議戲水前先諮詢醫師或藥師,選擇適合的水域與方式,也更能玩得安心。

 


夏天玩水,健康也不能鬆懈!

玩水是親子間美好的回憶,但安全衛生不能忘。 

藏鏡藥師提醒您:留意戲水前後的身體變化,遠離病原與感染風險,才能安心玩、快樂回家!

 


 

藏鏡藥師

藥師 藏鏡人

 

✔️藥界幕後真相守護者

✔️不為人知的醫藥故事

✔️傳遞真實的用藥知識

 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